倾听“中华巧女”袁秀莹老人的故事
一副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体现的是其背后艺术家精巧的剪纸技法,深入剪纸文化艺术,就很有必要去了解艺术家的生活,于是,在2017年8月25日,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探寻贫困县的文化艺术之美”暑期社会实践的队员们来到了“剪纸宗师”袁秀莹老人的住所。
袁秀莹奶奶是柘荣城关人,出生于民国16年(1927年)。2007年其作品《百子喜乐图》在第三届国际剪纸艺术节获"终身成就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中华巧女”的美称。
一日之计在于晨,袁秀莹奶奶遵循着她早起锻炼的习惯,在8月25日清晨七点钟,我们实践小组陪同袁秀莹奶奶一起漫步在小镇街巷,迎着早晨的阳光,九十一岁高龄的袁奶奶身体很是安康,散步的步伐很是轻盈。我们团队的成员和袁秀莹奶奶一起一边散着步一边聊着天。
袁秀莹奶奶在小镇上德高望重,在清晨散步的过程中,不管老少照面都得打声招呼以表尊敬,与我们散步时十分的平易近人,和我们述说家常里短,未来和过去。值得一提的是老人今年已经是九十一岁的高龄了,却还是思维敏捷,谈吐清晰,十分敬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路上91岁高龄的袁秀莹奶奶如是说。短短的字眼中透露着老人忠实的信仰和深厚的内涵。
随后,我们实践小组来到了袁秀莹奶奶的住址,采用与袁秀莹奶奶交流和访谈的形式倾听到了一代老艺术家的故事,了解到了奶奶这一生的传奇。
袁奶奶告诉我们,奶奶性格倔强,从小为了读书放弃了母亲允诺的半数家产和嫁妆,少时贪玩的她比男孩还活跃,但也正因如此才使老人在九十岁的高龄还能保持健康的身体素质和清晰的思路。采访中奶奶还说起了自己在剪纸发展上的遇到的困难和对剪纸新人的期待,希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剪纸事业之中,将中国剪纸带向世界。
交流结束之后,袁奶奶动手为我们剪出了我们南京邮电大学校徽的一部分,希望以此来留作纪念。
今天在与袁奶奶相谈后我们团队成员收益匪浅,不仅见识了老人高尚的品德和炉火纯青的剪纸技艺,还从老人口中学会了不少人生哲理。袁奶奶的故事启迪我们成为勤学刻苦的新青年。

手机浏览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