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一带一路·心语心愿”暑期实践感悟(十八)
添加时间:2017-09-03 文章来源:青年在线

本次的实践活动,从前期宣传动员到实施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让我走出了校园,深入到社会当中,亲身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

跟随着实践团队,我来到了江宁织造博物馆,在此开展实践调研的活动。整个织造博物馆建筑体系庞大,是在江宁织造旧址上建造的一座现代博物馆。建筑整体风格是取中国山水画中深远、高远、平远之意境,将北高南低的建筑群尽可能用园林手法加以覆盖。建筑内复建了织造署中原有的西池、萱瑞堂、西堂等建筑,是展示《红楼梦》历史和文化的新型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属于丝织品、名著、遗址类博物馆,馆藏了元明清历代云锦织物。

由于博物馆实在过于庞大,我们只能沿着指示牌来寻找通往各个小馆的道路。馆内陈列的清历任江宁织造简表,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有助于我们对于织造的历史道路进行研究,从而和现代“一带一路”的发展相结合。

除此以外,馆内珍藏的云锦织品,充分证明我们国家在丝织技术上取得的造诣与成就,历史悠久。将历史丝绸之路与现代化经济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发扬,打破国界的限制,同时是一种开拓创新——“一带一路”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此次江宁织造之行,受益匪浅。

——蔡雪

2017年这个暑假,很荣幸的参与到了学院组织的“一带一路 心语心愿暑假实践调研”,在这一次活动也是收获满满。我们穿着十分显眼的紫色队服,跟随着领队来到江宁区的未来小镇进行参观学习。相比于之前的仙林高校行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显然是相对轻松的。在参观中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在实践中的学习显然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大早,迎着晴好的天气,我们坐着地铁来到了江宁区的未来小镇。我们在小镇负责人的带领下对未来网络小镇大楼进行了参观学习。负责人首先带我们参观了小镇整体的比例模型,讲解了未来小镇是如何发展而来的,也对现阶段小镇发展状况进行讲解。我们了解到了这座小镇是以高新技术为中心,重点支持创新创业,小镇的布局参照美国的硅谷,但有具有中国特色也有创新的东西在其中。

我们在参观中了解到最多的就是关于3D打印技术,负责人告诉我们如今的3D技术已经非常的纯属,并且在许多领域都有运用。在大楼中展示了许多3D打印的成品,这些成品十分精致。当然除了3D打印技术之外我们还了解到了其他的高新技术的领域,负责人跟我们说,未来小镇就是一座可以把创新创意的想法转化成实际成品的小镇,就是把想法落到实处。我们在未来小镇的大楼中学习到了许多关于创新的信息,未来的生活离不开信息离不开科技,作为南邮学子的我们本身就能依靠着学校的特色培养成为一个具有信息化的人才,竞争力也是十分明显的。对于此行,我们学习到的东西不仅仅只是展览台上的成品,更多的是学习到了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迫使我们必须要努力学习成为新时代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人生的真正意义何尝不是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感悟人生,在学习中思考未来。这次的暑期实践之行,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中学习。我们正青春,我们需努力,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历练和挑战,但我们勇往直前的热血绝不停止!

——廖汉祥


手机浏览

303

共青团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9号

邮编:210023

邮件:tuanwei@njupt.edu.cn

Copyright © 共青团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Qingyou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