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7月17日,为探索莆仙戏的前世今生,“寻梦莆仙”小分队兵分两路前往了莆田市图书馆、莆田市博物馆和仙游图书馆。
部分队员在仙游县图书馆门口合影
图书馆中浅嗅莆仙戏芬芳
艺术或默默无言,或低吟浅唱,自有它的记忆规则。
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陈毅、罗瑞卿、江泽民、朱镕基、曾庆红等,都曾深切关怀过莆仙戏,对莆仙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文化把记忆重生,留下的是关怀的话语和一张张亲切的笑脸。这些美好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会一直陪伴着这门艺术。
而那些闪亮的名字,从此走进了莆仙戏约记忆里,成为这种古老戏曲的光荣、希望和精神的象征。
1959年10月,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陈毅等在北京怀仁堂观看莆仙戏后与剧组合影留念
博物馆内深探戏曲魅力
登上三楼莆田民俗馆,从左侧走廊进去绕一整圈,在快出来的时候遇到了莆仙戏展厅。
莆仙戏老艺人黄宝珍说,莆仙戏是莆田一张响亮的名片,在市博物馆新馆设置莆仙戏展厅很有必要。据市博物馆馆长游国鹏介绍,莆仙戏展厅位于新馆的民俗陈列馆最末端。通过3个篇章,分别呈现莆仙戏历史沿革、艺术价值和在传承发展中取得的艺术成就,结合文物、文献资料、图片、老照片等实物展示与现代化多媒体方式相融合,打造展示莆仙戏成就的艺术殿堂,介绍莆仙戏艺术大师及其艺术成就的名人堂,以及莆仙戏保护传承的永久基地。这里除了保存着珍贵的实物资料外,还对老艺人进行口述历史录像,作为未来莆仙戏学子的学习资料!
莆仙戏经典曲目和乐器
队员和莆仙戏脸谱的合影
七月,骄阳似火,恰似我们那颗青春激昂的心。现在的青年门,在快节奏的生活下已经很少愿意驻足聆听悠长的莆仙戏曲文化,为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寻梦莆仙”的队员们尽着自己的绵力,用行动回报故乡,用实践感恩这片土地。

手机浏览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