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十七)丨“逝者无语,尸骨不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添加时间:2018-06-07 文章来源:青年在线

201865号,研究组搭乘地铁前往江苏省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研究小组由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B170206班的五位组员组成。

按照计划,组员已经收集多场与屠杀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并为之后的参观做好了准备。进入场馆所见的是巨大的铜塑雕像群——吴为山先生所塑的《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雕塑组,最为知名的、抽象、扭曲而让人脊背发寒的《冤魂呐喊》正瞩目烈日苍穹。展馆主体呈三角形,墙壁为粗糙的灰大理石,修长而低矮。尽管是展览馆,却出人意料地不起眼,甚至是在压低着自己的纯在感,就好像一座陵墓。正门前方为鹅卵石地,对面则为《胜利之墙》,其上用着万国语印刻着三十万死难者的字样。灰底黑字,流淌出锈红鲜血。

正门的大厅一片漆黑,但在头顶却为星火斑斓,死者于其中彷徨闪烁。第二展厅是侵华日军与抗日同盟的战力对比,战争初期的行动与军事装备、日军的战略与南京围城。战争从炮火到轰炸,无所不用其极。古都南京焚作废墟,其作为首都的身份为她与她的居民带来过分的苦难。

纵使到了今天,战争依旧是人类历史不曾间断的一部分,但又有谁看到烧夷成平地的废墟时

会心生痛苦?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都只是屠杀这场恶魔的盛宴的前餐。下一个区域便是常言所道的万人坑。即使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实地目睹层叠交错的尸骨、大张的下颚骨与空洞的眼窝、错位的腿骨与碾碎的肋骨时,内心再次遭创。清理出的、浮在表面上的逝者空虚地吸取着生者的生命,其下方又有多少尸骨未寒?展馆不断提及“活地狱”,万千暴行让人不忍卒读。三分之一的城市毁于暴行,三十万人死于空手,时间却只是短短的一个月。

所幸,无论在何处的地狱,人性总是不会彻底消失。能人志士们建立了安全区,誓死保护着最后的居所;医院依靠着白底红十字,坚持着最后的底线;外国的同盟者们庇护了万千的受害者。于恶犬环伺的孤岛之上,我们终究还能保持人类社会发展千年所脱离的血腥与暴力;在雷雨交加的噩梦之夜,我们仍旧能坚持最后的希望。

逝者无语,尸骨不寒。

屠杀代表着人类文明最为野蛮与血腥的一面。我有幸与路过的外国友人攀谈,知晓除却此地的死者外,远在地球彼端,这种愚昧原始的行为依旧在继续。曾经有印第安人、阿兹克特人死于殖民者的刀下、后有举世震惊的犹太人屠杀与卢旺达大屠杀,而直到现在,屠杀行为在战乱地区比比皆是。重庆曾在元朝与明末两次遭到屠杀,蒙古扩张时期更是将屠城作为基本劫掠行为之一。

这象征着什么?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可谓是最为严谨高效的种族灭绝、文明结晶出的管理知识却能在屠杀这一落后的思想上产生如此反响?屠杀本质到底是什么?如何杜绝屠杀?尽管参观部分到此截止,但值得思考的内容依旧庞大,这也将成为我们小组之后的课题方向。

手机浏览

164

共青团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9号

邮编:210023

邮件:tuanwei@njupt.edu.cn

Copyright © 共青团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Qingyou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