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院的学子于常州展开了一场关爱空巢老人,走进夕阳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关爱空巢老人,让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7月20日,由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院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围绕“走进夕阳”主题,展开教育关爱服务类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以常州市武进区邹区镇敬老院和其附近的空巢老人为活动地点展开社会实践,旨在关爱空巢老人,了解空巢老人的社会现状,吸引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注。
邹区敬老院是一所公办敬老院,它的一切经费都是由政府补贴,主要是为无保或低保老人提供生活护理。实践团队了解了老人的日常生活娱乐方式,敬老院的运营方式,以及老人的儿女情况等。
大约在上午九点,实践团队就到达了邹区镇敬老院,这时厨房已经开始准备老人们的午饭,根据菜谱,我们帮助厨房工作人员准备了老人的午饭,并清洁了厨房的卫生。
大约在11:00,老人们陆陆续续来到食堂进行午餐,我们帮助老人打饭,并在饭后与老人们进行了聊天,深入了解了一些老人的家庭情况,一些老人儿女长期不在身边,没有人照顾,十分孤单。老人们对我们的到来表示十分欢迎,因为是本地人所以用方言沟通了起来,老人们都很愿意诉说自己的感受,和蔼而亲切。
聊天结束后,老人们回到房间进行了午休,我们分两批也前往了下一站,到一些空巢老人的家中拜访。到了老人的家中,老人很欣喜的接待了我们,我们带来了一些慰问品,并陪伴老人观看了怀旧的影片,老人观看的很投入,也和我们回忆了当时年代的一些难忘的回忆与经历。
其中一位老奶奶的儿女都不在身边,只有过年过节时才会回家探望,有时儿女工作繁忙的时候甚至会有两三个礼拜联系不上,让老奶奶多了很多牵挂,她认为好在她身体还算健康,能够自己照料自己,可以让儿女少担心自己一些,平日里生活之余还是会做写手工,编制毛衣一类打发时间。老人自然是事事都会为儿女着想的,往年的时光可能是使她孤单惯了,对于我们的到来她很热情,这也许是一个老人骨子里对于陪伴的渴望吧。
大约在傍晚的16:00我们结束了这场爱心之旅。
这次走进夕阳的活动让我们走进了空巢老人的内心,我不知道是否社会习惯忽视这些已经老去的人们,但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不应该让曾经创造了价值的老人们在最后的岁月只剩下感叹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这一群体更应该被关怀和重视。弱势群体的存在是社会的必然现象,而如何保护弱势群体则体现了一个社会的人文精神的道德水平。老人应该被关怀和照顾,这不仅仅是政策遇到的规章的范畴,而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仅仅在教育主题的活动下并不能彻底姬蕨老人被漠视这一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对老人怀有爱与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整个社会的关爱与爱戴。
老去是岁月隆重的诗篇,而不是岁月遗忘的影迹;是人生壮丽的景观,而不是欲坠的残烛;是生命辉煌的光芒,而不是淡落的痕迹。
很感谢那些可爱的老人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去关爱他们,同时,我们又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这次的经历让我懂的了有时我们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倾听,多一点奉献就可以为别人带来快乐,而自己也可以得到满足快乐的感觉。有时老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你多和老人沟通交流一下,老人可能就会感受到你的善意与温暖,可能每天只要一个时间不长的电话,老人也会感受到远方的你对他们有份牵挂。这次的夕阳之行已经结束了,但走进夕阳的爱心之旅永不结束。

手机浏览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