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人口学院“苏运文化·心与心愿”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暑期实践
添加时间:2018-07-22 文章来源:青年在线

宿北大战缅怀先烈 追溯历史不忘初心

2018720日,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苏运文化·心与心愿”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暑期实践调研团队来到宿迁的第五天,今天的实践调研目的地是宿迁市宿北大战纪念馆。目的是参观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进一步提升实践队员的思想素质。

当日上午九时许,实践队员来到了宿北大战纪念馆前,天气微阴,一股凝重肃穆的气氛萦绕在队伍间。宿北大战纪念馆地处宿迁城区幸福路中心广场北端,是宿迁市公园、陵园合一的新景区。宿北大战纪念馆于1978年建成,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园内有7处烈士纪念碑、 纪念塔、雕像和革命文物陈列馆,并有各种新式建筑,是一个集瞻仰先烈、学习革命历史与旅游休憩为一体的胜地。

在东大门的围墙上,29尊宿北大战群英塑雕。雄姿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怀抱炸药,前仆后继;有的火力掩护,怒杀顽敌;有的投掷手榴弹,义愤填膺;有的肩扛子弹箱,勇猛向前。卫生员身背药箱,指挥员举枪挥手,奋勇冲杀。这一组精英群雕,深深的震撼了实践队员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浴血奋战的革命年代!

随后,队员们来到了宿北大战纪念塔下。纪念塔高33.12米,塔碑上陈毅元帅题写的遒劲的宿北大战马陵山革命烈士纪念塔”14个大字,为纪念馆平添了几分厚重。塔西两三层斜坡用翠柏栽成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远在公园西大门外的黄河路上也清晰可见。马陵公园的西大门前,有一个开阔的广场,由清一色的大理石铺成,也是市民们晨练和纳凉的好地方。大门由对称的三面战旗组成,战旗上刻着国歌和国际歌五线曲谱和歌词。门北边是英特纳雄奈尔就一定要实现、门南边是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进的光亮大字。战旗门的两边全是铸铁的绿漆栅栏,一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赠送的歼6型战机,停放在馆区西大门至纪念塔中间的草坪上,给馆区又增添了一道引人入胜的景观。

宿北大战以首次歼灭国民党一个整编师的赫赫战绩载入解放战争史册,是苏皖解放区空前的伟大胜利,是整个华东战场乃至全国战局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的标志,是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南征北战的一个光辉战例。参观纪念馆时,大家认真倾听讲解,深刻地了解了宿北大战以及它在整个解放战争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实践队员们在一组组历史照片和实物面前凝神注目,回顾过去,感到无比自豪,深刻地感受到正是革命先辈的拼搏奉献,才铸就了国家今天的辉煌。

参观完宿北大战纪念馆,队员们来到了游客中心学雷锋志愿服务站。这里的工作人员满怀自豪的向我们介绍了纪念馆丰富多样的志愿活动,包括志愿讲解服务、环境净化活动、帮扶慰问活动等等。志愿服务成为纪念馆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谈及高校志愿者参与时,工作人员提到目前还未有高校参与长期志愿服务,当我们提到愿意在寒暑假等节假日向纪念馆提供宿迁籍志愿者时,表示热烈的欢迎。由于行程问题,实践队伍将于8月份再度来到纪念馆,届时将签订志愿服务协议,宿北大战纪念馆将成为我校社会实践基地。

最后,在馆前我们还随机访谈了两位刚刚参观完的小学生。我们了解到,在年轻一辈群体中,他们对于宿迁革命历史、对于大运河遗产的了解程度还很欠缺。平常很难接触学习到这方面知识,坦言社会、学校、家庭在这方面对孩子宣传教育的力度还不足。同时,他们事实上对历史文化、运河故事、运河遗产非常感兴趣。

在结束这次丰富而又紧凑的宿北大战纪念馆参观学习之旅后,实践队伍将奔赴淮安,继续探访大运河文化遗产在淮安的现状及保护情况。这次的参观深深的震撼了实践队员们,宿迁作为革命老区,战争年代,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如今的宿迁正飞速蓬勃发展,革命精神、运河遗产、城市文化历久弥新!




手机浏览

180

共青团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9号

邮编:210023

邮件:tuanwei@njupt.edu.cn

Copyright © 共青团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Qingyou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