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人口学院“苏运文化·心与心愿”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暑期实践
添加时间:2018-07-20 文章来源:青年在线

2018718日,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苏运文化 心语心愿”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暑期实践调研团队来到宿迁的第天,今天的实践调研的目标地是江苏宿迁大运河以及骆马湖相关文化遗产调查。

江苏境内的京杭大运河,全长628千米,而苏北运河(徐州蔺家坝—淮阴—扬州六圩口),全长404千米,纵跨徐州、邳州、宿迁、淮阴、扬州等11个县市,沟通了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等水系,是京杭运河上运输最繁忙的河段

今天,我们团队来到了骆马湖。骆马湖是江苏省四大湖泊之一,宿迁第二大湖。跨宿迁、徐州二市。湖似菱形,面积260平方公里,水深5米,南北长30公里,大小岛屿60多个。蓄水量达9万立方米。湖水多来自沂蒙山洪和天然雨水。

从明清到建国初,地势低洼的宿迁,为古黄河基地,是行洪区,境内有沂水、淮水两支水流,京杭大运河通过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南北分界线。骆马湖是滞洪的过水湖骆马湖位马陵山下,俯瞰象一匹马的脊背,尾巴扫着运河。19581 月改为常年蓄水库,汛后蓄水兴利。骆马嶂山闸屹立骆马湖畔,共36孔,全长429米,最大排洪量8000-10000立方米/秒,为国家一级水工建筑物。

湖上云天,水上宿迁,面对这一望无际取消的骆马湖,实践队员们才真正理解到水在塑造宿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天气微阴,湖面上捕鱼的船只来来往往,湖边芦苇在迎风摇摆,老人们坐在堤坝上沉思,几位油画爱好者面对着骆马湖写生。自然而纯粹,运河带来的不光光是便捷的交通,丰富的资源,更多的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塑造出宿迁“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城市精神!

沿着湖畔向前来到了嶂山闸,嶂山闸负责为调蓄骆马湖库容,为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入海的主要控制口可调节骆马湖洪水下泄流量,错开沂河、沭河洪水入新沂河洪峰,在夏季洪水季节想来是发挥重要作用的。其实在当地人看来,这里的大闸鱼更得民心。很多人都说骆马湖这里做的水产是一绝,想来这背后的饮食文化也是相当深厚。2016年宿迁举办了首届湖鲜美食节,力争将骆马湖饮食文化推向世界。我们采访了一些专程来到这里品尝水产的游客,据他们所说这里的银鱼和大闸蟹以及其他的淡水鱼都做的极地道,尝之不忘。

随后我们又访谈了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居民,了解到了一些骆马湖渔猎文化,比如饮食,婚丧以及歌谣传说等等。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骆马湖也差点生态崩溃,数据显示曾经骆马湖非法采砂年均采砂量超过1亿吨,大量非法采砂造成湖床下陷、湖底荒漠化等问题,给防洪、航运、生态、旅游、周边地区饮水安全以及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等各方面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宿迁市政府及时颁布骆马湖全面禁采的禁令,拆解采砂泵船,及时止损,恢复生态。如今,骆马湖回归到了碧波荡漾、水清鱼肥、候鸟回归的喜人景象。

通过这次骆马湖景区的寻访,我们对京杭大运河沿岸的旅游文化和饮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宿迁的精神文明建设深深的震撼了我们,当地人源于骨子里的自豪,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这些年轻一代感到肩上负担的传承运河文化,发扬运河文明的担子有重了几分。一路向前,寻访大运河的路还很远呢!


手机浏览

179

共青团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9号

邮编:210023

邮件:tuanwei@njupt.edu.cn

Copyright © 共青团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Qingyou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