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时间
2019年7月10日-2019年7月14日
实践地点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小学
实践目的
调查深度贫困县的教育情况,学生的文化素养;体验深度贫困县的艰苦生活,与当地人交流,了解当地的彝族文化;帮助当地老师引导教育当地学生,拓展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理想,更好的规划人生;对比当地教育与自己所处地方的教育的不同之处,找寻提高当地教育与经济水平的办法。
实践预期成果
通过去当地实践,考察,了解当地的彝族文化,经济水平,教育水平。能有效利用实践时间协助老师的工作,与学生互动,帮助其树立理想,规划人生,最后尽自己的一份力,对当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对当地教育起到一定的帮助,让当地的孩子长大后能走出大山。
实践前期准备
基于实践地点的特殊性,我们通过小组里的一位同学与该地的一所小学取得联系,与该学校负责人经过协商,争取到了为期5天的实践时间,并与其交流,初步了解了当地的环境,人文以及交通。由于实践地深处大山里,毗邻大凉山,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的深度贫困县,交通非常不便,所以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尽力找到一条经济又便捷的出行方案 ,我们计划7月8号下午出发去合肥,从合肥搭乘最晚的一班飞机飞往成都,然后在成都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坐高铁去乐山,再从乐山转乘大巴去峨边。
在准备期,我们还考虑到了可能突发的种种情况,例如:峨边地理位置闭塞,交通不便,可能会长时间堵车;因为是彝族自治县,可能会有语言上的障碍……为了能顺利开展实践,我们提前查询了相关资料,与考察学校的负责教师进行了交流,得知最近通往峨边的山路正在修补,可能会造成拥堵,于是我们提前预购了去往峨边的最早的一班大巴,尽量能在规定时间抵达学校与负责教师见面。
最后我们初步决定了要考察的内容:1、该学校的学生人数,学生的家庭状况 2、该校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 3、上课时学生的情况 4、老师上课的方法、流程 5、课间学生的课余活动
实践流程
7月10日下午,我们来自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六人组成的小队到达了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车站,由于连续下雨,我们跨过了一段相当泥泞的路段才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沙坪小学。首先,我们找到了事先联系好的负责教师,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并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来说明我们的具体工作内容和人员分配,我们也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来补足。会议结束后,负责老师也向我们讲述了一些关于这所小学的历史,并祝我们这次的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根据第一天晚我队讨论决定的行动计划,我们将这次的辅助教学重心放在了英语,上课开始之前,我们各自做了自我介绍,并分发测试题对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有一个初步了解,上课时主要协助老师更换音标卡贴、誊写板书,维持课堂纪律,下课时积极与学生互动,给学生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方便教学工作的开展。放学后,我队各成员开始批改作业、听老师讲述这个山中小县的发展现状。
随后,我们辅导了低年级的英语,传授一些我们自己起初学习英语的小技巧,并对学生们犯的错误加以改成,课后,对于积极询问问题的学生,我们也都耐心地一一回答。
期间,我队的成员也参与监考了语文、数学的测试,学生们认真答题,教室显得格外安静,测试过后,我们对学生们展开了简单的答疑,并将集中问题汇报给了任课教师,以便于针对弱点加强训练。
本着穷什么不能穷教育的原则,虽然当地的地理位置以及地理环境都相对恶劣,但学校的设施却很完善,得益于这些完备的教学设施,我队的教学活动比预想的更加丰富完善地顺利进行,最后,在与学生们依依惜别后,我们走上了回家的路,同时我们也希望,这里每一个努力的学生都有走出大山,见识外面世界的机会。
实践总结
通过五天的走访调查以及和同学们的合作交流,我们了解到尽管当地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属于山区,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比较差,但是当地的学校基础设施却比较完善,为孩子们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且该县的家庭,无论贫富,都会将自己的孩子送来上学,那怕自己的生活苦一点也要让孩子有个走出大山出人头地,将来造福家乡的机会,而上学就是最好的一条路。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偏远山区的教育问题是下了大功夫的,良好的教育设施和资源为孩子受教育提供了基础,而人们普遍的穷什么不能穷教育的价值观也让孩子们能更好的接受教育,这样中国的偏远山区孩童的教育问题将慢慢解决,而中国的也能培养出更多新时代的人才。
尽管当地的教育设施已经比较完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是解决贫困地区孩童教育问题的拦路虎,我们也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是当地的师资力量还是不够,还有着一个老师带多个科目的,一些科目的缺失,英语老师的稀少等问题,这将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发展,和大城市的孩子相比缺少竞争力等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并且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加强教师的教育,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贫困的山区农村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还有孩子们的素质教育也是一个问题,孩子们都是生来就呆在大山里面的,虽然对生活等常识经验比大城市孩子丰富,但在见识眼见价值观等方面是比不上大城市的孩子的,通过与学生们的沟通,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规划都比较懵懂,大部分都是一些最终目标,而没有一些规划,由此看出贫困地区学生还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所以政府不仅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业水平的教育,还要加大对他们的素质培养,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走出大山,造福家乡。
还有一些问题大部分都源于当地的贫困,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就是一些留守儿童的问题,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必定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而这些是很难改变的,只有这些贫困地区真正富起来才能根治,国家正在加大对贫困山区的资助力度,而加大教育力度有利于孩子们走出大山,将来回来造福家乡,相信这些贫困地区的问题会得到真正的解决。

手机浏览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