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失独家庭,点亮生活希望
添加时间:2015-09-22 文章来源:

7月底以来,南京邮电大学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携手淮安市计划生育协会在淮安市共同启动“淮安市失独家庭生存状况”调查活动。随后30名南邮师生将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淮安市的失独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和慰问活动。

失独家庭,是指生育一个子女且该独生子女死亡后,没有再生育或领养子女的家庭。这是一个日渐庞大的群体,目前尚未有官方确切的关于失独家庭的相关统计数据。有学者根据六普数据并结合《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15-30岁年龄段人口疾病死亡率为40/10万人,来估算我国每年15-30岁的独生子女死亡人数为7.6万人,也即每年至少有7.6万个家庭由于失去独生子女而成为“失独家庭”。中国现有约2.2亿独生子女,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的年龄别死亡率计算,每出生1万人,就有360人在10岁之前夭折,有463人在25岁之前死亡,760人在44岁之前死亡。按照医学上将49岁作为女性生育极限年龄来看,这些失去孩子的母亲基本不可能再生育第二个孩子。这意味着,未来的中国,可能有将近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此次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负责人,南京邮电大学焦亚波老师说:“失独家庭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些曾经积极响应国家生育政策的“光荣一代”,在饱受了丧子之痛后,现在又要担心疾病、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难题。相比物质上的困难,精神上的折磨也让失独家庭痛苦不堪。很多失独家庭不再愿意接触社会,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选择自我封闭。同时社会上可能还存在对这部分群体的误解和歧视……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言“与死亡俱来的一切,往往比死亡更骇人”。对于失独家庭的父母而言,或许他们比谁都更明白这句话的内涵。有学者认为,独生子女家庭在本质上也是“风险家庭”,独生子女家庭要承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可以说,失独家庭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对失独家庭的关注和研究,关系到当今中国的所有独生子女家庭。失独者如果得不到妥善的救助,不仅有失社会公平,且会影响计划生育成果的巩固和发展,不利于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如何关爱失独家庭,如何接手他们原本寄希望于子女身上的未来,成为一道新的民生考题”。

“学院历来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周密部署和精心准备,此次淮安市失独家庭生存状况调查项目终于如期启动。考虑到被调查对象的特殊性,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学院特别注意挑选人际沟通能力强、相关专业知识扎实、听得懂淮安当地方言的同学,本次志愿者都是优中选优,其中不乏团支书、班长等学生干部。”南京邮电大学地生院党委书记林雷说,“这是一次非常好的认识社会、接触群众、在实践中学习成长的机会,非常有助于大学生们开阔眼界、加深对国情民情的认识,培养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奉献意识和担当意识。希望我们的师生通过自己细致、扎实的工作,把“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的南邮人精神传递到每一户失独家庭,帮助他们重树生活的信心,驱散心中的雾霾,通过实践活动“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手机浏览

485

共青团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9号

邮编:210023

邮件:tuanwei@njupt.edu.cn

Copyright © 共青团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Qingyou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