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精准扶贫•心语心愿”——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调研
添加时间:2017-08-24 文章来源:青年在线

2017818日至20日,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心语心愿赴云南精准扶贫实践团”第三小组完成了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的精准扶贫调研工作。此次宁洱之行调研组共开展了一次县级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座谈会、两次村委会干部座谈会,走访了德安乡兰庆村的12户村民和磨黑镇秀柏村的12户村民。

818日下午4点,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汇报上,宁洱县委副书记、县长罗东保介绍宁洱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市扶贫办主任李春荣介绍普洱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并介绍了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针对困难提出的诉求,调研组的老师们与同学们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了提问和讨论。

819日早晨830分,调研组一行人驱车前往德安乡兰庆村。兰庆村属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安乡,地处德安乡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乡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离县城60公里。抵达兰庆村后,大家便立即组织起村委会干部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大家了解到兰庆村有平掌、瓦房、泥塘等12个村民小组,农户423户,农业人口1900人,有建档立卡户62264人,按照贫困程度对建档人口进行红、黄、蓝卡分类管理。到2016年年底,已完成43户建档立卡户的建房任务、16.492公里的组内串户路建设、1.2公里的村组公路硬化,以及网络电视、活动场所、活动室建设和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老百姓“两不愁,三保障”。为使老百姓产业增收,县政府针对建档立卡户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的“311”扶持政策:贫困户脱贫,企业奖励3000元,若是农业合作社,也有奖励。兰庆村种植以烤烟为主,两季玉米为辅,特色产业有荷兰豆、蚕豆、晚熟芒果和甜棕,充分发挥甜棕的实用、药用价值,使产业规模化。兰庆村正在开展“芦笙小镇”的建设,以河流为依托,结合新规划的特色农产品产业,争取实现两年内建成。午饭过后,小组成员分为6个小组,每组由2位驻村工作队员带队,去往农户家进行调研。

820日早晨,调研小组又来到了具有悠久采盐历史的磨黑镇秀柏村。虽然连日的阴雨导致进村的山路不断被滑坡的山体阻断,但在乡镇府工作人员的安排下,道路障碍被顺利清除,使得大家及时到达村庄。同样,到达村庄后先召开了干部座谈会,听取了磨黑镇党委书记以及村长、村支书等人的扶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

磨黑镇全镇有10个村1个城镇社区,148个村民小组,共计618623025人,实有农村户籍人口19263人,其中有贫困村1个、有建档立卡人口的村9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0931人,又分为红卡户管理2660人,蓝卡户44153人,黄卡户3141147人。经济发展在县内位于中等水平,主要还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种植烤烟、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第二产业以盐产工业为支撑,有一部分肉制品加工和第三产业。2016年实施的扶贫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民房建设和产业发展。除了与其他乡政府反映的乡镇政府财政压力大、扶贫资金不足这个问题外,秀柏村座谈会上还发现存在一个“农转城”问题,即2013年云南省出台过的一个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政策,这就导致现在已转成城镇户口但仍然属于贫困户的村民不能加入建档立卡户,这不但干扰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而且一经查出即由县财政承担,更加重了当地政府的财政负担。了解到这个情况,调研组的领队孙孝科教授承诺,一定把当地政府的困难和诉求如实汇总,以报告形式反映到农工民主党中央,再交到党中央,为云南省脱贫攻坚工作排忧解难。了解了这些基本乡村概况和农户情况后,大家开始进行农户访谈任务。下午4点,访谈小分队们回到村委会集合完毕,大家不仅又获取了12份扶贫攻坚民意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同学们还都分享到自己受到了村民们热情的招待——他们不但非常配合访谈工作,还热情地拿出了自家种植的青芒果、煮芭蕉和香甜软糯的煮玉米来招待大家。

几天的调研工作让大家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基层工作人员的艰辛付出和生产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的村民们发自肺腑的感激与喜悦。我们的调研,还在继续。

手机浏览

563

共青团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9号

邮编:210023

邮件:tuanwei@njupt.edu.cn

Copyright © 共青团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Qingyou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