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王故里通历史 夜访运河感风情
2018年7月19日,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苏运文化·心与心愿”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暑期实践调研团队来到宿迁的第四天,今天的实践调研目的地是宿迁市项王故里历史遗迹。目的是考察坐落在京杭大运河宿迁段附近的项王故里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情况。
项王故里坐落于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梧桐巷、古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之间,徐淮路东侧,又称为“梧桐巷”,是楚国贵族、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拔山盖世”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还有诗咏道:"亭亭古庙峙河津,过客争看西楚人;霸业已随流水去,王名不共晚山湮"。
项王故里是中国首家以项羽和项家文化为主题的项家宗祠,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项王故里以楚地汉风为主,兼具宫廷建筑和园林建筑建筑风格。庭院四周,植垂柳、松、竹、桂、菊各种花卉,英风阁两侧有一联鸿门垓下,大英雄,哪关成败;骓马虞兮,真情种,不易生死。"横批:"英雄情种"。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在其出生地——下相梧桐巷立碑、建坊。
走进项王故里,庭院中斜立着大槐树一棵和因它而得名"梧桐巷"的古桐树数株。古槐树相传为项王幼年所植。据说原来的树干已死,这是从根部重发的,现在重发的树干已很庞大,须三、四个人方可合抱。古槐西北角有一石碑,高6尺,宽2尺,上面镌刻 "项王故里" 四个大字,此碑为康熙四十年(1763年)知县胡三俊所立。当地群众传说,立碑处即为项羽出生地。项家的门是向西的,因之石碑也面向西。室外有系马亭,亭内有石雕乌骓马;亭外有拴马槽。该槽相传为项羽饲养乌骓马所用,保存至今。接着,我们还看了4D电影《项羽》,16米长的环形巨屏,可以容纳一百多人同时观看。电影不仅立体感强,而且座下的椅子还会随着电影的情节不停地摇动,比如战马在奔驰,座椅也会一上一下的颠簸,天空下雨了,座椅的扶手上也会喷出雨雾……有身临其境之感,在短短的九分钟里,可全面了解到霸王项羽崇文尚武、重情厚义的英雄气概。
接着,小分队寻访了西楚古玩城,这里是宿迁最大的古玩市场,依托项王故里而建。宿迁市政府在“旅游+文化”下,将宿迁千年文明、大运河带来的文化、西楚项王文化三者结合,塑造出现在种类丰富、数量庞大的大型古玩市场。这里的古玩形式自战国到近代,包括各式钱币、瓷器、金器等等。我们随机访谈了几位古玩摊主,他们向我们娓娓道来宿迁与运河无法割离联系,运河不光为宿迁带来便捷的水运,更多的使宿迁成为南北中转的驿站,这里汇聚了南北各地的人群与器物。可以说具有非常强的文化多元性,我想这也是现在挖掘大运河遗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汇聚,所以丰富而珍贵。
当夜,小分队沿着宿迁大运河一路寻访观察,走上宿迁一号桥,感受到的是宿迁时变时新的氛围。随机访谈了几位路人,我们了解到像宿迁一号桥一样横跨运河的桥梁共有十座,每天运河之上船来船往,一片繁荣。从他们矜持而不乏自豪的表情中,流露出的是对家乡对运河历久弥新的文化自信!
通过此次对项王故里的调研活动,我们对项王故里景区内的文物保护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遗址中的数座石碑保存完好,两千七百多年的古树依旧郁郁葱葱,这是我们感到欣慰,文物保护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里完好的文物不光向游客诉说着那个年代的风云故事,也表达了对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深深敬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任重而道远。
站在西楚古玩城与宿迁一号桥上感受到的则是宿迁历史与现代的结合,这样将运河遗产、运河精神吸收的宿迁不再表现出灰蒙蒙的沉重的历史感,而是与日俱新却不失历史文化自豪感的!

手机浏览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