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上午9:30,由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主办的学术报告讲座在文科楼131教室举办。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九三学社江苏画院副秘书长、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主持人、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范建华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围绕“寻‘根“文化的当下意义”主题,为全体研究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范建华教授从“寻根文化”的起因、“寻根文化”的特质及内涵、“寻根文化”的价值、“寻根文化”的当下意义四个方面阐述寻根文化的当下意义,激发当代研究生对于民族母性文化的热情,取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
首先介绍了新时期以来文坛的走向,从伤痕文化讲起再到反思文化,最后引出寻根文化。世界有四大古代文明,分别是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然而只有中国的文明得以很好的保全、发扬传承,以古代游牧民族的口头传承为引,指出汉人文化以撰写记载方式传承的优势。
然后分析寻根文化的特质及内涵。汉民族在历史上曾数次遭到外族入侵,然而汉民族文化从未断绝,甚至在外族稳固政权以后向汉民族学习汉族文化。中华文化虽历经朝代更迭、外族入侵而绵延数千年不绝,成为世界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生生不息的自强自立坚韧不屈的奋斗精神已经深深地刻在中华民族的骨血里,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
在当下所有的价值都需要作品、材料来支撑,从廖冰兄的《自嘲》讲到罗中立的《父亲》,从陈逸飞的《踱步》讲到靳尚谊的《青年女歌手》,将南方画作以细腻委婉为主,与北方以雄伟壮大的画风形成鲜明对比。在赏析画作的同时不断的探索求证“寻根文化”的起因,引发同学们对现代绘画的思考:是否以完成商业目的而进行的画面优化,而缺少了绘画的深度,分析优秀的绘画作品不仅仅是以画功、技巧、构图等方面取胜,更多的在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象征意义。
最后强调教育传承的重要性,不论是继承弘扬中华文化传统还是文化自省都离不开出色的辨别能力、聪慧的大脑。中华传统文化不是完美无缺的,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批判地继承,需要以更加开阔的胸怀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做到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文化的交流、交融乃至交锋中,也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手机浏览

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