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邮我金陵”暑期实践团党员访谈
添加时间:2021-07-17 文章来源:青年在线

访谈实录|赓续信仰,逐梦前行

一百年征程浩荡,五十载初心如磐。有这样一群人,为国家鞠躬尽瘁,从青春到暮年,从热血到余热,始终践行着共产党员这一伟大称谓,他们就是“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的老党员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邮我金陵”暑期实践团第五组成员走进马群街道紫金社区,举行“聆听初心故事,感悟使命情怀”专题活动,访谈社区内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先进党员代表,聆听他们那代人的岁月故事,感悟他们的初心与使命。

受访者:徐森老人()、张国川老人()

采访者:“邮我金陵”暑期实践团成员

家国情怀筑风骨,立志奋斗换新天的张国川老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谈到童年时,张国川老人回忆道,“那时候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人在南京可以为所欲为,汽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压死人如同压死一条狗。饿殍遍野,到处都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人。现如今的中国已经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去的中国任人欺负,现在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许多武器都是世界一流。所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富强。”谈起中国的变化,张国川老人不由得感慨到,眼神里尽是对党的感激与崇拜。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张国川老人1934年出生,母亲是义务联络员,父亲是游击司令,祖父是单县交通站站长,1945年被国民党逮捕折磨至死,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张老小时候便开始跟着祖父打掩护,四处奔波。跑几十里的路,又饿又渴,却只能喝冷水,直到天黑才走到新四军的营地。一家人全都秉持着信念,坚定地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求任何报酬,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造福百姓。1949年解放后,张老依旧想着为人民服务,便去读了大学,读了两年大学后调任南京市教育局讲师团团长。当时单位给张老派了专车,张老却选择和普通职工一起乘坐大巴,他说道,“我们小时候那么苦,经过奋斗,国家才富裕起来,不能因为当上干部就开始享受了,要多为人民、为国家多做一点贡献。”退休后,张老经常写诗来歌颂党、歌颂国家,并发在朋友圈。为了此次采访活动,张老特地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做:

《党的初心》

学子询问党初心,

时时处处为人民。

前仆后继战顽敌,

无私奉献自始终。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徐森老人

找准自我定位

徐森老人高考填报的是南京工学院。据徐老介绍,他的强项是文科,但一想到国家发展要靠工业,他想在国家核工业科技方面做一点贡献,便报了工科。后来遇上文化大革命,徐老读了三年书,就进了工厂。技术分子在厂里是不吃香的,徐老便去当了工人。这与他的目标相差甚远,徐老也没有就此消极,而是通过努力,把指标提高了一倍。到了1982年,徐老任车间主任,后又被选为书记,之后又担任了两年厂长兼书记。“在我的人生中,有时也会迷茫,也有过错失。但是我认为只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去努力,总会有机会。千万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不要觉得当了厂长、书记就很成功。如何找准自我定位,如何认识自己,怎样才能为人民做好服务工作,为国家做贡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在社会当中,不可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一个集体。”徐老最后总结道。

国家的前途一片光明

正值建党100周年,两位老人谈了谈自身作为老党员对祖国未来的看法。“我们国家的前途一片光明,这是绝对的。第一,我们有伟大的党的领导,第二,我们有广大的人民。依靠人民的努力,现在国家已经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贫富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前途必是一片光明!”张老简明扼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徐老认为,国家的未来在年轻人手中。想要国家拥有光明的前途,年轻一代千万不能走错路。徐老建议年轻人要能够独立思考,学会辨别。成就如沙堡,生命如海浪。我们要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在伟大的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取得成功。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今日之中国,必将以坚毅勇敢的步伐,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徐森老人和张国川老人接受实践团成员采访

(撰稿:李佳柔 摄影:范子洋 编辑:黄思远 校审:孙成洋 责编:郑春春)


手机浏览

567

共青团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9号

邮编:210023

邮件:tuanwei@njupt.edu.cn

Copyright © 共青团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Qingyou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