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简短的小学课文,让人们走近毛主席带头开掘的红井;一首优美的赣南民歌,让人们看到革命前辈们呕心沥血一心为民的背影。8月3日上午,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百年征程路,旧地寻初心”红色专项社会实践团探访了红井革命旧址群。实践团成员在相片与文字间瞻仰革命前辈,在古树和老屋下感悟革命精神,在文物与刻痕中发掘初心传承。
实践团成员听取老师讲解
在红井革命旧址群,实践团成员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毛主席故居、红井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在毛主席故居内,成员们看着朴素整洁的屋内陈设,又联想到当年毛主席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写出了“反对本本主义”等极具参考价值与时代意义的调查报告,不由得肃然起敬。
实践团参观毛泽东故居
实践团成员学习伟人故事
在红井旁,“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字情真意切,表达了当地人民对伟人的无限崇敬与思念。井水清凉,井壁牢固,像极了中国共产党从一而终“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气质,中国共产党广泛而持久的群众基础正是从这一口口井,一句句话,一间间屋中稳定发展起来的。
实践团成员参观纪念像
实践团成员于红井前合影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位于瑞金市沙洲坝境内,大礼堂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其造型为8个角,庄严肃穆,气势磅礴,从高空俯视,犹如一顶红军的八角帽,人们把它称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前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便在这里召开。实践团成员伫立于会堂之中,仿佛置身于“二苏大”会议现场,身边是伟大的革命前辈,是党的人才与基石。一念至此,实践团的成员们愈发感受到红色基因历经百年洗礼依旧明亮的原因,那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实践团成员于二苏大旧址门前合照
参观完红井革命旧址群,实践团成员们心中的火依旧灼热,眼中的光仍然闪亮。他们坚定了向毛泽东、徐特立、何叔衡等前辈学习初心不改之精神、砥砺前行之品质、敢为人先之风貌的决心,也坚定了在追逐党的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信念。
(撰稿:乔泽 摄影:文杰、张吉 校审:钟睿 责编:蔡高飞)

手机浏览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