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
牢记总书记教导,奋进新征程
7月22至26日,计算机学院“邮风”实践团队前往南通开展了为期5天“牢记总书记教导,奋进新征程”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实践团队通过重走总书记于2020年至江苏考察地——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的考察路线,从城市发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全方面了解南通振兴发展情况,进一步增进了对总书记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追随,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家乡全面振兴、全方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一站 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景秀丽的濠河之畔,由著名爱国实业家、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所创办,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公共博物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办苑宗旨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现有历史文物、民俗品物、自然标本等各类藏品5万余件。
实践队到达南通博物苑
参观
展馆内,小学生讲解员热情地为实践团队介绍馆内藏品、标本情况,团队成员对南通历史文化和近代城市化,以及工业化发展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实践队员也向祖国的花朵们分享了大学成长的故事。在与小学生们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亦感受到祖国对于花朵们培育的用心。
采访
随后团队成员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采访交流,收获颇丰。
问卷
在2020年7月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列举了中国近代以来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其中第一个是张謇。总书记当时说:“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
实践团队仔细观察博物苑历史建筑,并来到濠南别业,走进张謇故居陈列室,了解张謇创办实业、发展教育、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听取当地培育企业家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奋斗精神等情况介绍。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作为中华文化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张謇意识到落后必然挨打、实业才能救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提倡实干兴邦,起而行之,兴办了一系列实业、教育、医疗、社会公益事业,帮助群众,造福乡梓,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着无数国家“生力军”的到来。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在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的同时,更应勇于创新、奋力拼搏、力争一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文案:周思彤 图片:队内投稿 编辑:李甜 责编:葛丹 赵一琳 审核:王小露)

手机浏览

373